團長 陸寧/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四年級
「帶著偉大的愛,做渺小的事」
自從國中開始到高中,每逢寒(暑)假我都主動參加教會為社區高風險家庭的孩子所舉辦的冬(夏)令營,我從一個只能幫忙搬東西、聽命行事的哥哥,漸漸地成為可以獨當一面、設計活動、帶領活動的老師。
此次的志工服務不再只是一個團員,我,是團長,我需要學習承擔更多的責任與要求,這是我過去多年的志工經驗中,所沒有學習到的事情,擔任團長一職,無論是壓力或是忙碌都讓我感到十分挑戰。在尚未出團前,我便時常進出盧老師辦公室與民生學院辦公室,為要了解各項行政事務與詢問老師們該如何預備與執行計畫;提前預備會議內容,並專心於團隊的每個細節。同時,我也努力成為團隊(同學)與師長間的溝通橋樑,使團隊與師長間的溝通可以更順暢、更有效率。因為是第一次擔任團長,我時常擔心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好,或是忘記了什麼事情,或沒有盡到團長應盡的責任,焦慮著跨班級、跨科系的團隊到底能不能有群體動力的展現等等,另一方面,我們也有著緊迫的時間壓力,從十月選出正式團員後,密集地準備四個月,我們就要前往泰北服務。這過程對團隊、對我而言都是個不容易的過程,短短的四個月內必須相互認識彼此並形成一個具組織性的團隊,同時發展與製作出所需的教案與教具。
回想過去,讓我最緊張的日子莫過於2月2日從學校前往泰北聖愛之家的路途,中間我們需要在曼谷國際機場(蘇萬那普機場)轉機前往美發弄-清萊國際機場,我心中深怕在其中一個環節,無論是出關、入關、轉機的過程中出了任何差錯。雖然到了泰北,住進我們在當地的家-聖愛之家,開始了一天又一天的中文教學,我每一天仍是戰戰兢兢地祈禱不要有任何的意外發生,盼望團隊二十二位成員出國,能二十二位成員一起回國。2月4日,我們開始了第一天的教學,想當然爾,當天晚上的團隊時間大家一個接一個的提出教學時所面臨的問題,看見成員中教學經驗較豐富的成員們開始成為大家的小老師,給予同儕們再教學經驗上的傳承,團隊間相互支持的網絡開始連結,團體動力在討論與分享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不只在當天晚上,往後每天晚上的討論會我都能看見成員相互的支持與團隊成長,漸漸地,我不再對團隊融合上有任何疑慮。
副團長 蘇俐宇/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四年級
「給予就是收穫,在彼此的生命留下一點深刻」
【選擇之後,為此承擔的決心】
大
學四年級,邁入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年,我更想在這個時候做些什麼。距離報名截止僅剩三天,沒有多餘考慮的時間,想把握透過學校參與泰北志工團的機會,因此我做了這個選擇。為了要籌備志工團的相關事宜,打工、課輔老師、幼兒園實習,這些手上正在做的事情,必須為此做些改變,因為這些臨時的安排,讓我有些焦慮。既然我要到泰北當志工,那必須接受自己選擇的結果,並將責任承擔下來;又或是為了志工服務做了改變的不甘心;大學最後一年的國際活動,因此決心把這件事情做好。
團員 楊恩愉/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四年級
「初心-施比受更有福」
在
高中時我接觸到微客國際志工的講座,此講座開啟我對志工服務的熱情,上大學後參與國際志工成為我求學階段必完成的計畫之一,大學期間參與過不同的志工活動,我覺得從付出中我獲得的更多,與服務對象的情感連結是很觸動人心的,因此用自身的能力去幫助他人,並且回饋社會,也是我紓解生活壓力的一種方式。這次的活動的對象是孩童,我喜歡與孩子相處、玩在一起,回歸孩子的角度與孩子一起看世界,因此一看到此計畫的宣傳海報,我已下定決心要成為團隊中的一份子,經過面試如我所願的成為其中一員。
此團隊由不同系所同學組成,有熟悉也有陌生的人,經過范奶奶與我們分享當地狀況後,更了解服務對象、地點的服務需求,我們開始籌備服務內容,為了達到服務對象的需求,從訂定教學的大目標,再為不同年齡層設計合適的教案,每個決定都是很慎重的,只願能帶給服務對象最好的課程。
相遇-留住的幸運
準備好行囊,在凌晨三點摸黑前往桃園機場,經過八小時的飛行與轉機,終於踏上了清萊的土地,接著兩小時的車程到達聖愛之家,看見孩子的迎接,並且幫我們卸下行李,感受到聖愛之家的溫暖,雖然身體是疲憊的,但心非常興奮且期待隔天與孩子的相見,帶著這樣的心情,迎接每一天的到來。
團員 唐愛果/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三年級
「如果我有足夠的愛和力量……我願把這些獻給他方。」
「如果我有足夠的愛和力量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願把這些行動獻給他方。」我想這是我在出發前的決心,也是回來之後仍然持之以恆的信念。
入選志工團之後有許多事前的準備,也是帶我學到很多經驗的地方。從一開始團隊的產生到每個人都擔任不同的職位、任教的年級,我們開始撰寫企劃書並運用許多方式讓大家注意到這個活動,也願意用經費或其他資源支持我們做這件事。於是大家同心協力向政府申請補助並上了志工課程、向認識的親朋好友、各大企業、基金會等等來招募資源,同時也透過和餐管系合作所製作出來的點心變成義賣的商品是募款的來源之一。我想這不僅僅只是個募款的動作,而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需要我們幫助的一群人。如果大家也能用自己一點點的力量幫助那些人,身為要去服務的我們,願意把這點心意一起帶去並傳達給那裡的人。
除了募款,我們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要帶給他們的就是課程,也是我們能真的實際做到的服務。這次選擇的主題是「生命教育」,關於孩子對自己、他人、環境以及生命的認識與意義。從認識自己出發再到與重要他人的表達與感謝、人際關係的互動、發現環境之美、認識社會的文化與習俗、思考自己的未來與生命的意義等等,每個課程設計都是能讓孩子們學會自我探索、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還有與外在事物有切身的連結經驗。我想這些課程不只是對他們而言,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必須學習與思考到的。於是我們不斷地修改教案的內容,透過討論與演練讓教案更純熟精緻,也讓每一堂課的內容變得很豐富。
團員 張妤瑄/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三年級
「是純樸,是善良,是純真更是無可形容的感動」
我問了自己好幾次為何會想要參加此次的國際志工團呢?國內的志工團就非常多了,為何還要去到國外?也許是因為看到了去年泰北國際志工團的影片,影片中小孩純真的笑容吸引了我吧!小朋友的笑容也許沒什麼特別,但我在他們臉上看到的是知足的笑容、溫暖的笑容,讓我好想去看看那裡是個怎麼樣的國度,也好想知道他們的生活,也希望自己能夠帶給他們那樣的笑容,因此決定去報名面試。當知道自己上了之後除了非常興奮及期待,但也伴隨了緊鑼密鼓的培訓。我在職務分工是擔任「行程」的角色,從一開始要確認人數及訂機票到打理團員們在國內及當地的交通,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因為沒有自己出過國,更何況要幫
20
幾個人處理機票,一開始很忐忑,很怕自己沒處理好結果有些人出不了國,也很怕沒問到好的價錢讓票價變得很貴,但這對我來說是個很棒的學習,讓我學會更謹慎的處理事情,也嘗試了以前沒有過的挑戰。
在教學分配上,我與孟涵負責的班級是幼兒園,我們寫了無數的教案,也修改了無數次,希望能夠呈現最好最有趣的課程。除了教案,也做了許多教具,就這樣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會議、無數次的修改、緊湊的培訓後我們出發到了神祕的國度-泰北。到了泰北的清萊,我們便準備出發上山,還記得沿路上充滿煙硝味的氣息,抬頭看有滿天的星星,那時我才意識過來自己真的到泰北了,夜晚的冷風吹進沒有後門的車上,大家擠在一起取暖,一起前往目的地-滿星疊村。
團員 林孜郁/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一年級
「是片刻組成永恆」
自從我高一下定決心一年一次的志工旅行後,今年已邁入第四年,而民生學院上正好在班上宣傳著泰北國際志工,我就毫不猶豫的報名面試,然後也很幸運地通過。剛開始加入時真的覺得很興奮,不同以往我參加的志工團,這次要與餐飲系合作一起義賣產品募資志工團的費用,自己訂機票,訂旅館跟安排行程,回來後還要辦成果展。泰國對我來說很遙遠陌生,除了曼谷這個大都市和泰國鬼片其他的我一概不知,不知道那裏的小孩如何?為甚麼會需要中文教育?不過我相信,這趟去了泰北後,我不只能夠找到答案,也會有新的體悟。
團員 郭蕙靖/社會工作學系 一年級
「謝謝你們陪我作了一場很美很美的夢」
看似漫長的泰北志工故事告一段落了,直到此時此刻,我仍然覺得自己像是做了一場夢,好多好多美好的回憶卻又感覺好不真實。還記得出團前的準備工作,由於我是大一的學生,完全沒有任何相關的經驗,既不會寫教案,也從來沒站在那麼多人的講台上上課過,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我很緊張,卻也了解到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唯有努力的付出與投入,才能對我與當地的學生都能有所成長。這次整個團隊的主題圍繞著生命教育,從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生命、人與環境出發,由於我帶的是國三的班級,我的重點則擺在對未來以及職業的探索上,就這樣經歷集訓、試教等準備後,我踏上了一個充滿未知與驚喜的旅程。
團員 周芷伃/社會工作學系 一年級
「我們小小的付出對他們而言卻像擁有了全世界」
放棄了原本安逸輕鬆的寒假,在二月初的早晨,與志工夥伴們搭著早班的飛機,前往對我們而言未知的世界。對我而言,這是第一次在沒有家人的陪伴下出國,更是第一次以國際志工的身分前往國外。在到達前,「泰北清邁滿星疊村」對我就是個陌生世界,甚至是個沒水沒電什麼都沒有的荒涼世界,尤其在伸手幾乎不見五指的夜裡將近三小時的車程中,更是覺得充滿挑戰,但在沿途的滿天星空下,卻又感到興奮不已,心想著:這美麗星空下肯定也有著美麗的人事物。
團員 梁慈嫺/社會工作學系 一年級
「在忙碌之中……一轉眼就過去了」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被人叫「老師」的一天,因為我到目前為止都是站在學生的角色中。
在出團前對泰北這個地方沒有任何概念,會決定參加這次的活動是因為曾經跟著媽媽一起幫助泰緬的學生,雖然當時我並不知道泰緬確切的位置是哪邊,帶著一顆忐忑的心就這樣準備前往這個陌生的地方。因為是第一次參與這麼大的活動,經驗方面是真的非常不足,從第一次的寫教案到第一次試教,在這次的計畫當中嘗試了許多第一次,也學習到了許多特別的經驗,並在這之中慢慢地成長。
到山上的第一晚其實什麼都看不清楚,真正的看見這個地方是在隔天一早,那天我們大致的走過一遍這個村莊,也到了回龍中學走一次,那是我第一天見到我們班的小朋友。這裡的教室很簡單,矮小的木桌和黑板,黑板還是最老舊那種沒有磁性的,總覺得自己來到了幾十年前的社會中。
團員 許芳瑄/餐飲管理學系 四年級
「希望為他們之後的生活帶來一點不一樣」
記
得12月中旬,確定我和俞華要協助育全老師去泰北進行烘焙教學課程時,想著可以教些什麼樣好吃又簡單的點心,想著要怎麼教才能淺顯易懂,卻也擔心著泰北那邊的設備環境,擔心著語言上的交流會不會出問題,擔心著買不買得到需要用的材料,諸如此類的,但還是期待著到泰北的教學課程一定會很不一樣,能夠看到不同的世界、學習到更多新事物,同時模擬著會有什麼樣的突發狀況是無法處理的,就這樣抱著五味雜陳的心情在去泰北前的這段期間,我試做了很多次關於”平底鍋”的烘焙點心,雖然一開始聽說沒有烤箱這件事讓我滿驚訝的,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對於新事物的挑戰感,想看看自己對於這樣的設備環境下,能夠發揮到怎麼樣的程度,確實讓我躍躍欲試,雖然在試做產品的初期,幾乎都是以烘焦或不熟做結尾,但我還是保持著很大的信心繼續做下去,其中當然多虧有朋友的鼓勵、老師的勉勵,還有想讓泰北的學生覺得烘焙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
團員 陳俞華/餐飲管理學系 四年級
「第一次體會到心裡滿滿的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滿星疊(Ban
Hin
Taek)」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地名,第一直覺是這一定是個美麗的所在,好像是用滿滿的星星疊起來的地方。但在網路搜尋後,所查到滿星疊似乎和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在泰文中,它的意思是「熱到石頭都會炸裂的地方」;再更深入查下去,發現這裡曾經是國際級的毒品集散地;而這裡的居民們,有許多是當地的少數民族、從國共內戰時就一直駐守在這裡的孤軍及其後裔,甚至有越過國界就只為了討生活的人……等等。不禁讓我有點擔心我到底要去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
滿星疊位於泰國清萊的北部,與緬甸、寮國十分接近。
*不一樣的開始
其實這和我心中預設的志工活動有滿大的差別,而且對於那裏完全陌生的環境、材料買的到嗎、器具呢……真的是一百萬個問題從腦袋中冒出來。但其實後來換個角度想,那裏沒有發酵箱、沒有攪拌鋼又怎麼樣呢?不過就是回歸最古早的作法:用手揉麵團、用熱水發酵。在沒有這些先進設備的年代裡,我們的爺爺奶奶也是這樣做出包子饅頭的。
在訂定好產品項目後,我們就開始了和普通教案不一樣的練習過程。當大家在討論要教什麼樣的內容、該製作什麼樣的教具……等問題時,我和芳瑄則是一直在揉麵糰、揉麵糰和揉麵糰。因為在學校的實作課裡,攪拌鋼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管大量或小量,只要倒進攪拌鋼後按下開關就不是問題,但用手揉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要揉多久、正確的手法、麵團的程度,一下子又是十萬個問號在天上飛。幸好身邊有很多老師都能及時給予我們建議、解決我們的困擾。
另外還有一個很擔心的問題,就是到底能買到什麼樣的材料。在泰國不比台灣,寫的字母沒有一個認識。雖說有號稱什麼都賣的萬客隆,但萬一找不到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除了查英文翻譯,我甚至做了泰文的材料名稱,雖然知道網路翻譯不能盡信,但我又能怎麼辦呢?總之,多準備一點是不會錯的。
團員 張吉毅/企業管理學系 三年級
「心中有愛……讓泰北擁有那般美好。」
滿星疊,熱到石頭都炸開,毒品輸出,人們定義無法居住之地。
是二零一六年的十月,那時學校正在招募最新的國際志工團員,而我也在其中幫忙,以上屆的身份在徵選、開會,去帶領或是陪同新成員熟悉狀況,這過程中也再一次勾起那時在泰北的點點滴滴,和心中想再一次回去看看孩子們的心,經過老師以及院內的幫忙後順利加入新的泰北服務志工團,而這成了新的故事的開始。
開始的初期接收到許許多多的訊息,包含募款、義賣、教案、活動⋯⋯等等,不管是募款的初期不知道方向,還是校園校外義賣,教案設計的指導和行前的培訓課程中,相互幫忙下讓事情迎刃而解。授旗典禮順利結束,出團前的密集訓練,這些種種讓團員間有了默契,然後隨著時間一轉就來到出發前的凌晨,轉機後我們踏上清萊的陸地,當看見道路依然是簡簡單單的柏油或是泥濘組成,聞得到純真在空氣中蔓延,和陽光灑落的光輝,這些讓我再一次想起那段曾經待過的歲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