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偉大的愛,做渺小的事」
隔天開始了第一天的教學,印象十分深刻,我教學生們做造型氣球,但是整個場面失控到完全無法控制,沒有任何一個時段是依循著教案上時間,我當天只知道我的教學出了問題但我沒有答案。第二天的教學,我腦海中浮現出造型氣球課時的混亂,心中忐忑的開始當天的教案-「我愛我自己」,是一個以繪本為引起動機的教案,我擔心學生們會繼續吵鬧不願聽我說繪本,於是我拿起繪本開始說故事……。結果令我十分困惑但也鼓勵的我,學生們出奇的專注,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在聊天或打鬧,只聽到學生小聲說:「老師我看不到!」繪本故事結束後,我問學生的問題他們都能一一的回答出來,就算有些不容易只要我稍微提示變成說出正確的答案。
兩天教學上學生給我的反應讓我回到聖愛之家,左思右想,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經過與大家的討論跟自己的思考後,我得出個結論:大班級教學中,要透過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教學,較能使學生理解教師所要傳達的訊息;當使用新的事物進行教學時,學生不只需要時間適應與熟悉同時也可能使學生過度興奮,導致影響課堂秩序。於是,我與zz老師(我的帶班夥伴)決定將課程中多餘的教具刪除,用學生舊有經驗的物品,如用板書代替字卡、實體故事書代替PPT等。此一決定不只讓往後的教學品質更好以外,也讓老師們的喉嚨輕鬆許多不須一直管秩序。而這件事情也給了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可說是志工之旅中最重要的啟發之一:身為志工,在教具的選擇上,應該考慮給學生的學習經驗是否影響往後在地教師教學上的困難,而非自己的習慣或方便。以說繪本為例,在我的成長經驗中,絕大多數說繪本的老師都是用PPT而不是用實體繪本,所以到了泰北我依照我的舊有經驗說繪本,但是在泰北並不常使用PPT說故事,而當我如此行的時候若使學生習慣了PPT的形式,對於在地的老師而言,我已經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團員 黃微/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四年級
「相信勇於嘗試會帶來豐厚收穫」
在教導英文時,自己發音也不是非常的標準,沒有辦法像外國人念的那麼正確,因此更難糾正學生發音,對於發音靈敏度就不會如母語一樣高,而在團體教學中,容易忽略了個別差異,也無法得知是否每位學生都學會,若有長期的課程,是需要測驗來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另外,國小學生的打架或是吵架,沒有如同處理幼兒園般單純,猜想可能因為語言的問題,畢竟母語不是中文,表達上有些困難,因此當我們想要好好處理問題時後,難以問出真相,不容易切入到問題核心,此點上沒有辦法解決我是有些難過與遺憾。每件事情都會有酸甜苦辣,挫折、難過與遺憾是讓志工行有更多回憶與長大的空間。
團員 唐愛果/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三年級
「如果我有足夠的愛和力量……我願把這些獻給他方。」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照著事前的準備,帶了他們課程。只是在第二天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轉變。也許是文化的不同加上語言的溝通無法完整的表達我們想帶給他們的含意,我們在教學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孩子們因為還不習慣我們上課的方式、想要表達的寓意,對他們來說也太深奧了,於是無法專心上課,只有在聽故事和畫畫的時候稍微能進入狀況。我和夥伴很是挫折,孩子們的能力好像還不能和我們想帶給他們的觀念與想法做交流,必須從最簡單最基本的開始,用最基礎的方式表達出來。於是我們將本來寫完的教案重新刪減編排,最後決定讓低年級以人與己、人與人為主軸,完成課程。
團員 張妤瑄/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三年級
「是純樸,是善良,是純真更是無可形容的感動」
在教學上也有遇到困難的地方,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語言的問題,雖然是中文學校,但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還是初學者,中文能力大多都還很生澀。當我講完故事要問問題時,小朋友都很踴躍舉手,卻大多都回答不出來,我需要用引導的方式才能讓他說出答案;秩序方面也很難掌握,因為班上有太多學生,只要有人在講話全班就會跟著講,場面就會失控,有些小朋友甚至會跑來跑去。剛開始時會需要原班級的老師幫忙管,到後來能抓到訣竅後,
在管理上就不會那麼困難。
團員 黃念琦/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三年級
「改變,比想像中還要大」
而第二天上課卻是在泰北做服務期間最令我崩潰的一天,也許是因他們在泰文學校上課上了一天,已經很累很疲憊了,因此放學來到回龍小學時也無法專心上課,那天班上秩序非常失控,用盡的各種管秩序的方法都沒有用,直到我開口大罵才勉勉強強安靜下來,下課後有學生前來道歉,覺得很感動,開會時請教了老師該怎麼辦,老師說,可以試著把原先分組座位改回原本的座位,許多學生背對老師就更容易分心,並且把獎勵機制更正為個人獎勵,教學過程優先靜態活動,並讓他們多一些朗讀的機會,不但可以訓練專注力,也可以加強中文口說的能力,我們大大的改變教學模式,隔天上課果然順利很多,再接下來的幾天都沿用這樣的上課方式,有時候他們還是會很浮躁,不過只要用小蜜蜂嗡嗡嗡這樣的小默契,很快就可以把他們的心抓回來。
團員 游惠婷/社會工作學系 一年級
「從茫然到完成,一點一滴地去成長」
0204
今天是第一次進班教課,但其實今天的情況有些糟糕,表訂上的時間以及行程都有些提早,下午突然多出一堂課,以至於沒有進班教課經驗的我一大早就開始慌張,不斷的向我的朋友們請教,希望他們能夠給我一點意見。上午的課程在半順利的步調中度過,課程也大致上完成,成果也有達到我期望中的目標。但是到了下午的破冰大地遊戲中我遇到了開團以來的大挫折─無法互動。我希望能帶給他們的遊戲似乎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範圍內,我能看到他們眼中渴望跟我互動的眼神,我也竭盡我的能力帶給他們遊戲,最終我打算帶給他們的遊戲幾乎都沒有完成,最後只玩了賓果遊戲,但是當我很失望的時候,有個小男孩拋了出來說:老師,我幫你!經過這些事情後,其實對他們充滿了內疚卻又充滿了感動,我感受到他們想要幫助我的想法,卻也難過無法帶給他們老師想要給他們的快樂。
0207
今天的課程又遇到了不一樣的困難─文章的理解能力。原先在台灣設定的對象是中ㄧ生,能力程度上可能要再降個1級,但是當我們真正進入課程時,才發先他們理解的能力應該要再降個2至3級,所以當我今天在備課時我就已經有預感今天的課程會非常的艱辛。果不其然,進行到這項課程時,原先設定最後要讓他們展現表演慾繼續演戲,但是當我在解釋故事時他們又進入了茫然的狀態,以至於時間以及活動都拖延無法進行,學習單填寫狀態也不是非常好。不過到了英文課時,我想起前天與Jenny老師討論的,希望能測試他們的英文能力,因此我先進行了ABC的遊戲,當我唸到A,學生們要找到A並唸出a,幾輪下來發現他們對於ABC認知非常的純熟,所以我又提高難度,希望他們最後再造一個詞,殊不知他們竟然也能順利完成遊戲,這大概是我今天最順利且最有成就感的一項課程了。
團員 梁慈嫺/社會工作學系 一年級
「在忙碌之中……一轉眼就過去了」
一開始在教課時真的還滿困難的,因為自己沒有教過課更沒有同時面對這麼多小朋友過,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拿著繪本站在前面念故事給小朋友聽時,中間出了很多小差錯,還好班上有很熱心的小朋友會提醒我,但不得不說第一次唸故事念的真的很差,雖然小朋友們一樣聽得非常開心。隔天換到我的夥伴豬豬在講故事時發現他把班上氣氛帶的好嗨,而且小朋友都笑得很大聲、很開心,之後我在晚上回到聖愛之家時會在房間唸故事,想著這邊可以帶什麼動作或是可以問些小問題,然後在豬豬老師講故事時也都很認真地去觀察她是用哪些方式引起小朋友的興趣。非常開心的事情是,在後面的幾次講故事時間我覺得自己進步的非常多,跟最開始相比講故事的技巧真的變好了許多,動作、表情及聲音的豐富性也都更高,講故事的技巧進步了這麼多事我在這次活動中最開心學到的經驗之一。
上課的時候難免會有些愛講話的孩子,而且對於小學生而言秩序是非常難控制的一點,剛開始上課的時候遇到班上秩序吵雜時都不知道該從何管起,而且自己的音量真的沒有辦法蓋過全班,吵雜時總是泰文滿天飛,超級混亂的,但在後來的課程中有慢慢地和小朋友培養出許多默契,而且班上也會有許多熱心的小朋友幫忙管理秩序。
團員 洪冬華/餐飲管理學系 四年級
「最純真不受汙染的笑聲倘佯天際」
教案課程開始跟著步調走著,慢慢發現孩子們程度參差不齊,導致與預期中的進度有所落差,討論過後決定必須將程度往下一階,所有教案課程都不需大幅度更改,夥伴們又開始挑燈夜戰,連夜趕出新的教案教具。為了讓孩子們能真正吸收,大家絞盡腦汁研發新的教學方式、能引發學習動機的課程,果然教學過後明顯看出孩子們的進步。每天課程結束,會議進行時總會檢討每個課程進行的進度、方式或提出改進方式,發現每天上課中都有許許多多的突發狀況必需解決,例如:孩子們的情緒非常難控制,
課程進行中常常有小朋友大打出手,導致課程必須由一位老師獨立掌控,另一位則必須瞭解詳細情形後做出最好的處理方式,讓雙方知道問題所在並道歉。三年級的孩子精力正旺盛,秩序方面自然難以控制,也在幾天課程過後我們找到了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並訂定班規、獎勵制度給予獎懲。相處後慢慢對班上的孩子們有了基礎的認識,大略瞭解了每一位小朋友的個性,有的活潑好動、有的貼心愛撒嬌,也發現孩子們彼此之間都會互助幫忙,在同儕遇到問題都會伸出援手,甚至連老師們遇到問題小朋友也都主動開口說要幫忙,彼此之間
越來越依賴,但時間也一直在縮短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