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2017暑假泰北服務隊-臺灣大學泰北服務學習社


此行是我第一次出團,起初對於在泰北服務這件事是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經過一年的訓練,教案也按部就班的執行完成,但心態上依舊不解我之於此行所帶來的幫助為何?我只不過待在此處短短一個月,亦不是待在同個地方,我們真的能為當地帶來一些改變嗎?準備期間不時耳聞外界對於國際志工的質問,為何臺灣有著極度需要幫助的人,卻先到國外當志工呢?去國外當志工只不過是刷經驗履歷吧?懷揣著這些疑惑,投入此次的志工服務團隊,希冀此趟過後能找到自己出國做志工的意義,以及對當地有何實質上的效益存在。

   主要在泰北當地各個華校擔任華語教學志工,學期間透過幹部以往的經驗撰寫適合當地學生的教案,並在出團前一個月進行團隊內的示範教學,針對各個問題做發想,預先準備可能面臨的情境。另外亦有在育幼院陪伴孩童,進行晚間課輔活動,課輔之餘會另外帶手作活動,做出來的成果可留作紀念,增加彼此的鏈結,創造美好的回憶。最後的據點則是在榮民之家,陪伴當初國共內戰的孤軍爺爺,而我在最後一天所負責的活動是製作麵疙瘩,平時看他們用餐時間都各自回房用膳,希望能藉此活動營造溫馨的集體用餐時光。
   由於第一次出團,我所負責的工作是設計教案,再團體討論其可行性,當天執行我所負責的活動內容,其餘部份是配合他人的教案協助

   接續前言,抱著種種疑惑和社團前往泰北僑校任教,說是任教充其量對當地學生來說不過是國外來的大哥哥和大姊姊來陪伴他們,雖然我們用了一學期在教案上,但短短一周不到的時間,又能讓當地學生學習到多少呢?我對此是抱著遲疑的,然而話雖如此,也並不是完全否定遠赴重洋來到異國教導華語的心意與成效。
   泰北服務的第一週在聯華新村的復華中學展開,而我們這組所負責的班級是高中班。由於這是我第一次進班教學,不免有些緊張,擔憂我所習慣的用詞會過於口語,以至於他們不解我所要表達的意思,或是當初設計的教案會因難度上的問題,無法讓學生產生興趣,雖然擔憂的事情在工作準備期間都有討論過,教案也有向以往來過的幹部請教當地僑校學生程度為何,本身亦有家教經驗,但面對一整個母語為非中文班級的教學經驗是完全沒有的。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自己在泰語上的修習稍有心得,對於和小學生的對話是還可以掌握的,且對於當地孩子來說,我想遇到來自臺灣的大學生突然和他們說出熟悉的語言,儘管會的不多,應該也足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對我本身產生興趣,進而活躍上課的氣氛。然而令我意外的是我們設計的教案對於他們來說稍嫌簡單,所幸第一天較多的時間用於破冰、認識大家,也因此亡羊補牢也不會過遲,此後便為學生多補充較難的生詞,以及成語典故,每日會將他們的課本收回,批改他們上課筆記,也藉由此舉督促他們認真上課,將所知所聞記錄下來,即便我們教得他們無法融會貫通,但透過抄寫的動作可加深他們的印象,或多或少吸收新的知識。
   結束在復華中學的一週服務後,我們前往回馬村的恩泉小學。到了恩泉小學方才深刻體會到泰北學校資源分布不均的窘境,雖然小學和中學的規模本就不能相提並論,但撇去原本的差別,恩泉小學整體範圍相當小,教室設備也並非十分完善,班級之間的隔音效果不佳,上課時很容易得知隔壁班在作什麼,若無完全扯開喉嚨去吼,學生根本無法聽到臺上的聲音,但資源不均一直是泰北多數華校的問題,某些地方的資源更被較有名聲的學校掌握住,再行分發到各個地區,以此操作下的資源分配,難保會有真正需要幫助的學校得到援助。
   最後服務的學校為漂排村的中興中學,由於農忙時期且該校時程鄰近期末考,我們僅帶兩日的營隊,希望當地學生在準備考試之餘,能在週末稍稍放鬆緊繃的心情,也未免營隊淪為單純遊玩性質,在第一天是藉由上課的形式,教導學生不同國家的文化,以及換為思考等課程,第二天則帶領學生在學校闖關,關卡主題是世界文明。除了學校資源不均外,在中興中學亦看到了學生中文程度上的差距,我帶的班級為小六班,但由於該校的留級制度,部分學生在泰文學校已是初中生,即使如此其他小六學生的中文程度和恩泉小學的學生相比要高得多,恩泉高年級生在注音方面尚且需要幫助,而中興的學生已可以用中文表達自己的問題,資源分配不均、師資上的缺乏以及設備上的不完善,都實在地反映在學生的學習效益上。
   除了在各個僑校服務以外,我們亦參訪許多學校,和該校校長或主任等做訪談紀錄,望能透過自己親耳所聞、親自詢問更加了解泰北這塊土地上的華校狀況。在出團前所擁有的疑惑,也不能說經過此趟便完全解除,但對於自己為何而來,對當地有何助益上,有了大致的輪廓,不再是完全模糊不知所謂的模樣。作為一個學生社團,所能付出的心力與時間相當有限,我們不能企盼自己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讓當地有任何立即見效的改變,泰北華校最大的問題直觀來說便是缺乏資金,但這不是我們所能提供的,我們僅能提供微薄的力量,將國際以及自己帶給當地學生,由於現在通訊發達,和學生也能在社群網站繼續保持聯絡,讓當地學生的生活圈不僅是侷限於家鄉村落的一隅,藉由來自臺灣的各個大學生拓展他們未來各種管道的可能。而我們在泰北的所見所聞亦可帶回臺灣,即便我們一時不能為當地帶來什麼實質上的效益,但藉由我們間接的傳遞當地資訊,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泰北華人村這個地方的情況是如何,而有能力的人,凡舉企業家或基金會等,便能藉此提供他們實質幫助,我想這便是我們為當地能帶來的最大的效益。

   原先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消極迷茫,在親自來到泰北接觸這裡的制度系統後,期許未來自己能夠再來當地奉獻微薄的心力。由於我們的服務項目著重在華語教學,因此此行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便是教案的策劃,在為泰北的孩子撰寫教案碰到最大的問題是不清楚學生的程度,以及他們那時候的上課進度為何,在訪談當中也有校長表示希望未來能嘗試和學校老師共同討論,目前想到最適切的方案便是將老師認為尚需加強的課程,再拿出來讓我們作延伸教學,一方面可以有效率的幫助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另一方面我們的教案也不必從零開始寫,可以節省部分時間準備教學,挪做另外活動的發想等。


 復華中學第一天破冰遊戲


復華中學最後一天上課合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